“孙永志,你要是不考研,我就和你分手。”
1998年的秋天,正值大四的孙永志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从小青梅竹马,同他一起考上大学的女朋友放出的狠话;另一边,则是那种因为从小穷惯了想早点养家糊口的冲动。
爱情与“面包”,该如何选择?浮现在他眼前的,除了女朋友跟他翻脸不认人的尴尬场景,还有那段抹不去的穷苦记忆。
爱情与“面包”前的纠结
孙永志出生在山东潍坊市曹庄村。这是一个具有红色传统的革命小村庄,他的童年、中学都在这里度过。从小到大,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贫穷。
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人过度开采曹庄村地下的煤资源,致使地下水流失,使矿区周边村落都没有水喝。全村人每家院子里挖了一个蓄水池,将外面拉过来的水储存起来,够全家人喝上一周。缺水的地方就不会有工业,更不会有农村人发家致富的生态农业,就连庄稼基本上也是靠天生长。
中学时代,孙永志几乎是在边上学、边干农活中度过的。他所在的中学是个联办中学(附近四个村出钱共建),民办老师占多数,教学质量不言而喻了。当时,学校一届学生里考上普通高中最多只有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在校史上屈指可数。放学后,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孙永志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学习,而是帮家里干农活。
“小志,你出来一下,我有事找你。”一阵急促的话语,打破了语文课上的沉寂。透过窗户,大家看到孙永志的母亲正在窗外挥着手势朝窗内喊话。
那是1992年的初夏,离中考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孙永志被母亲硬生生地从学校拉回了田里。因为父亲在外面打工挣钱,家里没人牵牛耕地,于是孙永志就不得不牵起了牛绳。结果,八亩多地一耕就是两天。
“你们家的孙永志学习成绩不孬,考上市重点高中的希望很大,中考前这段时间就别再让他干这么多农活了,可别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呀!”眼看着学习的好苗子被拉去耕地了,且去了两天还不回来,校长和班主任也急了。第二天晚上,两人跑到孙永志家,说了一番掏心窝的话才终于把孙永志从家里“要”回来。
当然,孙永志也众望所归,成为当年学校里唯一一个考上市重点高中的学生。上初中时,孙永志父母省吃俭用给他盖了四间大瓦房,本想让他早点下学尽快结婚成家。然而“天意弄人”,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家的毛头小子竟然被保送上了大学。
对于孙永志来说,那段“痛并快乐”着的时光,陪伴着他走过了青葱岁月,也使他养成了不服输、不怕苦的性格。
大学里,孙永志对神秘的电磁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临近毕业时,电子专业毕业生很抢手,几乎没等到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抢定一空。看到身边不少同学放弃考研选择了直接工作,而摆在他眼前的是依然没有太大起色的家境。自然,孙永志首先想到的便是能养家糊口的“面包”。
而面对着女朋友的苦苦相逼,在唾手可得的“面包”面前,孙永志经过一番纠结,最终还是选择了爱情。同女友一起读研,而且是硕博连读,在求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寻到“人生伴侣”
1999年9月,孙永志进入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我国老一代微波电磁场专家杨鸿生教授,研究毫米波技术及应用。
读研的第一年,就有两个杰出校友的伟大事迹传到了他所在的学校和系里。黄纬禄和任新民获得了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学校“隆重”介绍他们的事迹,号召师生向两位杰出校友学习。
“其实,目前我国航天事业中有些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在座的青年们在这一领域可以大有所为。”通过黄纬禄院士来东南大学所作的报告,孙永志了解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电磁场在武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当学校百年校庆时看到了黄院士送来的运载火箭模型时,孙永志更是对航天事业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在导师指导下,孙永志的博士课题选择了与航天武器系统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个课题难度极大,没有多少资料可以参考,实验室也没有现成的测试系统。为了完成课题,能通过博士毕业答辩,他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进行更多的实验论证。
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他这个博士竟比别人多读了近两年。读博期间,结婚生娃,孙永志完成了人生两件大事。于是,他那青梅竹马的女友也成了名正言顺的妻子。
为了能让孙永志有更好的经济条件读完博士,妻子毅然放弃了硕博连读的机会。她参加工作,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角色。而在边工作边学习的情况下,妻子用了三年时间就取得了南京大学的管理学博士学位,这着实让孙永志郁闷了一把。也因为这个事情,直到现在,他在家里的地位都排在老末!
虽然读博的过程充满曲折,但好在毕业时寻找到了另一个“人生伴侣”——一直期待从事的航天事业。
2007年夏天,孙永志终于博士毕业,他来到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一院8511研究所工作,从事电子对抗天线技术研制工作,正式开启了他的航天逐梦之旅。
工作后,孙永志独立承担的第一个项目为863项目,是做新机理材料天线,经费很少,指标却要求很高。
虽说是个小项目,他却倍加珍惜,经过和团队的共同努力后,大家最后超额完成任务。就是这个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项目,却让他“捞”到了工作后的“第一桶金”。
这也让孙永志明白了一个道理:科研项目没有大小之分,只要认真深入地研究,都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预料之外的难题
有了前期项目的积累,2009年起,孙永志开始承担重大课题,主要研究轻型平面导航天线技术。
研制期间,为了加快推进课题进度,大力扶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8511研究所成立了以孙永志博士为首、天馈专业组为主体的天波创新团队。
而这个课题的研制难度,却大大超出了创新团队的预期。2009年10月,课题到了确定具体研制方案阶段。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后,摆在团队面前的有美国、欧洲、俄罗斯3种主流设计方案可以借鉴。比较之后,最终选择了欧洲伽利略设计方案,结果这个方案却让团队吃尽了苦头。
仅前期的仿真工作,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仿真计算的工作量之大,大大超出了大家的预期。随后按照仿真结果,又用了一年时间,经过两轮加工,做出了天线样品,做了大量实验,但所有实验均以失败而告终。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完全仿照欧洲天线设计方案是行不通的。虽说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却没有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后面的路怎么走?孙永志和天波创新团队一时陷入了迷茫之中。
随后的三个月,又没有丝毫的进展,眼看离合同验收已不到一年。这段时间,孙永志常常晚上睡不着觉,走路的时候想,吃饭的时候也在想。此时,队员们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就在压力大得让人快要窒息时,借助与浙江大学专家的交流机会,团队了解到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天线设计新思路,大家的“脑洞”一下子打开了。
“对,要突破惯性思维,大胆创新,大胆尝试。”那种久旱逢甘霖的兴奋劲,让孙永志有一种立马跑出会议室大声呐喊的冲动。
因为用新思路设计导航天线,并没有先例可以借鉴。如何改进,效果如何,谁也不清楚。后面的路该如何往下走,也是个未知数。
后来,在北京航天城开展的技术大辩论中,关于这种新思路在导航天线设计上的应用,遭到了绝大多数与会“大牛”级专家的质疑与否定。
孙永志刚刚燃烧起来的兴奋点,又被无情地泼了一盆冷水。甚至他也开始怀疑自己,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接下来一个月,又是没有任何进展,压力倍增,他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窒息”!
苦尽甘来的“逆袭”
在他苦闷的时候,恰逢母校校庆。去东南大学参加同学聚会时,道路旁的一个宣传海报,无意间抓住了他的眼球。
“我的心路历程”,演讲人为我国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当时陷入谷底的孙永志,顿时被这个讲座所吸引,就想去听听这个伟大的剧作家到底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60年代还是无名小卒的沙叶新作家在严酷的阶级斗争环境下,依然敢公开写《审美的鼻子如何伸向德彪西》,向姚文元的《请看一种新颖而独到的见解》进行辩论和斗争。随后,《光明日报》、《文汇报》和《人民日报》批判他的文章有几十篇,铺天盖地,而当时他只有23岁。
一个青年人在刚刚走上文学道路时,就碰到这样一场斗争,让他对生活产生了绝望。他说,“四人帮”倒台之后,也正是他这种敢于批判的精神和“反叛”的性格,让他写出了带有“反叛”精神的《假如我是真的》,是说共产党不应该怎样;第二部剧作为《陈毅市长》,是说共产党应该怎样。两部作品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其他作家不敢表达的政治诉求和民间立场。从此,确立了他作为剧作家的地位。
“我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相信新的设计思路,不能别人说不行就默认为不行,要用实验来说话。”这个讲座如一声春雷响彻耳畔,让孙永志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怎么证明自己是对的,是我目前最急需做的。”
面对质疑,团队向专家们所谓的极限发起了挑战。于是,他带领天波创新团队花了三个月时间专门进行仿真。又花了两个月对设计进行简化,眼看新的设计成果正在逐步实现。但离合同约定的产品交付日期也在步步逼近,时间就是一切,必须尽快拿出成果才行。
在这期间,孙永志的岳父被检查出患肺部肿瘤。情况十分紧急,必须马上住院手术。而此时,项目正处于中间验收的关键环节,孙永志实在没有时间带老人看病,更别提在身边照顾老人了。
于是,他的妻子带着父亲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肿瘤医院看病。岳父在北京诊疗的那三个多月里,孙永志虽说也因为项目去过两趟北京航天城,但愣是没抽出时间去看望一下老丈人。
“孙永志,你这个狠心鬼,我爸就不是你爸了呀?”对此,孙永志的妻子满怀抱怨。
其实,女人多半是刀子嘴豆腐心。一来看到孙永志工作这么辛苦,妻子很是心疼;二来因为孙永志心里只有工作,妻子难免有时也会唠叨抱怨几句。
但是,作为高校教师的妻子,背地里还是很支持孙永志的工作。为了让孙永志能有最饱满的精力专心于工作,她承担起了照顾年幼孩子和年迈父母的重担。因为脱不开身,妻子曾两度放弃公派留学的机会。直到2014年3月份,感觉孩子大了,她才出国进修。
“我欠她的实在是太多了”,对此,孙永志深感内疚。为此,老丈人一从北京出院后,他就把岳父岳母接到南京的家中。
考虑到家中还有两位老人,64平方米两室一厅的小房子,实在难以容下一家7口共同居住。于是,孙永志就为岳父岳母租了一套房子,好让岳父在南京好好休养,也算是弥补一下自己的遗憾。
当压力大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孙永志就会时不时地想想沙叶新作家的坎坷经历,以为自己鼓劲,相信自己能行。
天无绝人之路,最终天波创新团队突破了欧洲伽利略传统天线设计思路,利用新方法设计出了导航天线。
“取经”路上的感悟
通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孙永志也似乎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那就是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
在孙永志的眼中,科研的路上没有失败是不正常的,关键是要从失败中认真总结,吸取教训,不轻易放弃;要有更广、更深的国际视野搞科研,但不轻易照搬!没有实验验证的结论,不能轻易肯定,更不轻易否定。
对于借鉴和创新的关系上,借鉴绝不是照搬,而创新就是辩证的借鉴。他始终坚信“是金子终究会发光”,要给时间和空间潜心沉淀,静下心来深入分析而非蜻蜓点水,才能有大为、成大器。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大防务、大安全、大融合、大发展”的指引下,天线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大变革。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孙永志经常对团队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有科研需要,再大的风险我们也要去闯,再硬的骨头我们也要去啃,再重的担子我们也要去挑。”
一路走来,虽然孙永志也有不少的烦恼和困难,但团队和组织一直给予他帮助、支持和鼓励。因此,他的眼前时常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
“火炉”城市南京,夏日骄阳似火,男队员顶着高温,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进行测试工作;而团队中的唯一一名女将,也像男同事一样,搬运沉重的试验设备,爬上高台安装天线更是家常便饭,巾帼不让须眉……
目前,孙永志正带领着团队攻关又一项前瞻性很强的创新性项目。项目攻关如西天取经一般,将经历“刀光剑影”般的重重PK,才能杀出突围,取到真经。
取经路上,有路途未卜时的迷茫,有遭到质疑否定时的不甘,更有成功逆袭时的欢乐。总之,喜怒哀乐、五味杂陈,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柔和成了孙永志和天波创新团队的故事。(文、摄/徐振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