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载人航天器测试数据自动判读软件,就像一位航天专家,对航天器发来的数据进行判断,进而根据储存在自己“大脑”里的“专家经验、知识库”作出决策,告诉我们航天器是否健康。
这就是智能化测试。
测控公司研制的载人航天器测试数据自动判读软件,就是为我国重点项目配套研制的专用测试软件,为“神舟”和“天宫”系列载人航天器在地面测试中提供了数据自动判读平台。
据测控公司专家介绍,该软件对航天器遥测数据进行实时监视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与人们到医院通过测量仪体检进行比较。测量仪器通过对比测量得出的信息和自身数据库里储存的信息,能够自动准确地识别判断被检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发现问题,进行人体健康预警。
该软件能够对航天器遥测数据进行实时监视,判断出航天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及时发现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航天器的顺利发射提供重要保障。这对于提高航天器测试的有效性、完备性,提高我国航天领域测试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该软件的投入应用,不仅缓解了我国航天器专家人员不足的矛盾,而且大大地减轻了航天器专家的数据判读负担,提高了数据判读的准确性,提升了航天器潜在故障发现能力。
该软件已在载人航天工程所属型号地面测试中全面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大幅度提高了测试的自动化程度,有效发现了多处隐患,解决了以往人工测试中无法对大数据量、高速数据实时监视、准确判读的问题,得到了型号总师和测试人员的一致认可。
据悉,我国航天器技术的发展已进入到日益高精尖的复杂阶段,这导致需要处理的相应信息数量日益庞大、处理信息的速度日益加快、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日益复杂,以往的航天器专家人工识别判断航天器相关数据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航天器进行实时监测的需要。
而且,“十一五”后期和“十二五”期间,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进入了航天器高密度发射阶段,现有的航天器专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工程需求,而培养一个航天器专家又需要较长时间。为解决以上难题,测控公司专门研制了载人航天器测试数据自动判读软件,以此软件来代替航天专家的部分数据判读工作。
测控公司还攻克了航天专家进行数据判读过程中存在的“专家知识表示困难,难以将专家经验转化为判读知识” 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套专门面向航天器的知识表示体系,用以描述航天器实际测试中出现的各种状态,把航天器专家脑海里的知识和经验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执行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测控公司建立和完善了航天专家知识库,为后续型号的测试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该知识库采用数据库的形式,通过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手段将航天器专家的知识、经验加以数字化。
在整个项目研制过程中,测控公司项目组成员发扬了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和拼搏精神,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作一线,完成了多个航天器型号自动判读平台的搭建工作,录入大量专家知识,覆盖了所有分系统的全部测试过程,保证了型号测试任务的圆满完成。(文/文博武 龙川)
(责任编辑: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