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2017首届中国智慧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论坛以“智慧企业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由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简称“创新研究中心”)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简称“一院”)联合主办,来自全国智慧企业领域的主要院士、学者,国务院国资委、科技部、国防科工局等部门领导,央企、国企、中小企业界代表汇聚一堂,深入探讨智慧企业理论体系、核心技术等重大问题,共同分享智慧企业建设经验和成果。
何为智慧企业?为何要建设智慧企业?智慧企业能为社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促进效应?信息时代又如何建设智慧企业?会上,院长奚全生接受媒体采访,探秘航天科工打造“智慧企业”生态圈。
“智慧企业不是企业传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它是企业在实现业务大数据化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高度融合,从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具备自动管理能力的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奚全生表示,相比传统企业,智慧企业的优势在于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自身要素的智能感知、网络化传输、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化监管控,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数据精准性、业务敏捷性、流程可追溯性和监管控智能性,形成一种组织柔性和战略应变能力,培育出能够实时发现问题、应对风险、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良好生态。奚全生表示,如果把智慧企业比作人体,那么智能制造体系就是躯体、四肢、五脏六腑,是智慧企业建设的基础。而智慧管理体系则会成为大脑,将实现智能决策支持、智能经营管理、智能创新发展、智能资源管理、智能互联互通及智能科技协同六大功能。
那么,进入智慧企业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奚全生表示,一个智慧企业建成后,企业整体就像一个人工智能,它可以感知内外部变化,可以随着数据量的采集,提高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可以引领企业自我纠偏、自我提升、自我演进,从而预防企业决策者盲目决策、粗放决策;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智慧企业将他们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精力用在更具创造力的工作中;对于企业合作伙伴而言,智慧企业生态圈将打破“概念-初样-量产-市场”这种链条式生产模式,产业上下游之间在各个阶段都可以进行信息互通。
奚全生作进一步阐释,在“概念”阶段,就有“市场”进行渠道开发。在“初样”阶段,“量产”方就可以提前沟通工艺,通过这种信息互联生态圈的方式,让广大的“离散型”企业有效解决“信息孤岛,拼命发展”的陷阱,避免“产能过剩”现象,这对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供给侧”改革将起到进一步支撑作用。
据了解,为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提出了“数据驱动+综合创新”的智慧企业及其运行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构想,并由其旗下的第一研究院承担智慧企业建设理论研究、实践等总体职责。奚全生表示,航天科工一院已开展实施中国航天科工智慧企业运行平台2期建设规划、财务共享中心、数据中心、ERP项目等一批集团公司核心项目及商机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一批智慧企业建设样板工程项目。
目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发展已开始进入智慧化阶段,形成智慧企业生态圈势在必行,为产业先行先试,创新协同,勇于尝试,总结经验是中国航天长期以来蓬勃发展的经验和必然选择。下一步,中国航天科工智慧企业建设将围绕创建“数据驱动型+综合创新型”企业这条主线,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体系”和“智慧管理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实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最终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内部率先形成“智慧企业生态圈”,再对外推广。
今年4月15日,航天科工一院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在京共同组建了“智慧企业创新战略研究院”,依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完整全产业链,让智慧企业理论得以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迭代完善,最终实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智慧化升级改造,形成“最优运营、动态平衡、少人干预、效益最佳”的智慧航天科工。
奚全生表示,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立了技术经济学新学派,提出了“万物互联时代智慧企业”的智慧企业建设思路,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智慧企业平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随着时代智慧化脚步的加快,智慧企业将进一步解放劳动力,提升生产率。奚全生表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将进一步依托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智慧化建设的系统及服务,以及航天云网这一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和行业知名企业,共同为有意于实现智慧化建设目标的广大企业提供全面服务,打造“智慧企业”共同体,开创中国智慧企业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