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不高,喜欢微笑,还略微带那么点腼腆……除了天生具有杀伤力的温柔一面外,8511所丁其洪给大家印象深刻的还有他“冷酷”的一面,那就是航天雄鹰般的铁骨柔情。
作为基层一线科研人员,他不忘曾经许下的航天报国的誓言。从事科研工作近16个年头,丁其洪承担了多个国防重点型号任务,所承担课题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及中电科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作为8511所赴藏试验队队长,他不忘航天雄鹰的责任与使命。不平凡,因为试验队连续五年共15次登上海拔4900米以上的西藏雪域高原,爬冰卧雪、战天斗地,挑战生命极限;不平凡,因为他们长时间与雄鹰相伴,与牦牛为伍,被称为“在雪域高原生活时间最长、吃苦最多、完成任务最出色的”团队;不平凡,更是因为傲视冰雪,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品质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赞扬,科技成果填补了我军多项空白。
科研路上,披荆斩棘
大学毕业之后,丁其洪来到8511所工作,便一身扑在科研事业上。身为多个课题的项目组长及学术带头人,他负责完成了20多个研制项目,涉及经费上亿元。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任劳任怨,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圆满完成了十几项指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的项目研制工作,交付产品性能稳定可靠,赢得了用户单位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2013年,丁其洪在负责多个产品研制工作的同时,又接到了某重大项目研制任务。该项目任务量大、技术难度高、周期紧,从项目开题到验收交付仅有短短8个月的时间,在常人看来,任务按时完成几乎没有可能。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丁其洪在任务交叉严重的情况下,有效协调多部门同事,合理安排不同项目进度,化压力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了该项目的研制任务。
项目通过验收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大家奔赴外场。这期间,他不知放弃了多少节假日及休息时间,更是顾不上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
丁其洪负责的项目很多都需进行大量的外场试验工作,无论是在寒冷缺氧的雪域高原,还是在酷热难耐的东南沿海,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
一次在深山里考察,山里的毒虫很多,人若是被咬到了轻者痒痛难忍,重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为了完成考察任务,他只能把袖口裤脚扎紧,忍着酷热完成测试。
这些苦在普通人看来可能难以忍受,但在丁其洪的身上简直是家常便饭。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艰苦环境面前,他身上所体现的那股子不怕吃苦的劲儿深深感动了同事及用户。
丁其洪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注重总结,还不忘及时将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身边的年轻同志。在他的培养带领下,一批年轻人逐渐成长为所里的骨干力量,并成为多个重点型号任务的项目负责人。
航天雄鹰翱翔雪域高原
西藏是生死搏斗的战场,这里虽然没有硝烟,但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从内陆到西藏的人,最强烈的印象首先就是由于高海拔引起的高原反应。在高原工作,最难过的还是身体关。海拔上升到4000米,空气含氧量还不到平原的一半。
一提起高原反应,绝大多数人就会心之战栗。头疼、恶心,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大脑反应迟钝。严重的话,伴有感冒,会并发肺水肿、脑水肿,将有生命危险。对于8511所的赴藏试验队员来说,这种切身体会他们一辈子也忘不了。
作为试验队队长的丁其洪曾带队或作为试验队成员奔赴西藏十多趟,多得时候一年就要去四五趟,每次都要在高海拔地区待上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
2010年9月,试验队初到高原,部队的同志担心大家的高原反应,准备好了氧气瓶和各种药物。初到高原的丁其洪头痛的厉害,感觉胸口喘不过气来。但他坚持不吸氧,笑着说:“一吸氧就会产生依赖性,挺过去就习惯了。”
为了能在大雪封山之前完成试验任务,经过短暂的休整后,第一批试验队员们直奔海拔近5000米的山头。
尽管在出发前的一段时间,所里对赴藏试验队员做了体检,并提前服用了一些药物。但是高海拔所带来的强烈高原反应给每个试验队员都来了个下马威,头疼、流鼻血几乎是每个人必须抗过的那几关。当个别队员甚至出现了抽搐、痉挛和昏迷的严重病状时,丁其洪果断决定大家兵分两路,一部分队员想办法将病号送往医院,另一部分队员上山执行任务。
当时所在的地区是西藏一个边境县,人口仅有两万多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最好”的医院,其实只有简单的一两间房子,一个医生。
情况十分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在丁其洪的带领下,试验队联系车辆,采取连续对开,两边接力的形式,连夜奔波四、五个小时终于在凌晨两点赶到了县城医院,经过会诊,医院向试验队下发了病危通知书。
在危急时刻,队长丁其洪显得非常冷静。他悄悄地收起了病危通知书,一面向所里汇报情况,一面请求医生想尽一切办法全力抢救。而当病号的病情刚有好转,已经40多个小时没合眼的丁其洪,忍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又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回试验地。
高原复杂多变的天气及常年累月刮的大风大大增加了试验难度。在试验队员的登山途中,由于天气时雪时晴,经常是车开到一半就再也开不上去了。
为了赶进度,大家只能徒步上山,在雪山上负重爬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缺氧环境下人体机能下降费劲不说,由于雪太厚,常常是深一脚浅一脚,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大跟头。
从驻地到工作地虽说只有200多米的距离,每次丁队长都主动要求背几十斤重的装备器材,这么短的距离有时要“走”一个半小时。
十几米高的防风罩顶上是圆弧形的球面,球顶寒风凛冽,人根本就站不稳,而安装几十公斤重的设备又需要一步一喘的爬上稳定性差、又窄又险的软梯。
“我先来”,丁队长一马当先地爬上扶梯,挂好安全绳,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为了节省时间,尽早完成任务,丁其洪带领大家放弃了住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山下,主动要求住在阵地的帐篷里。丁其洪以身作则,亲自上阵安装天线,爬高台、架设备。他身体瘦弱,却毫不含糊地带领队员顶风冒雪工作。
晚上,丁队长还不停地向大家嘘寒问暖,时刻关心着每一个队员的身体状况。不停给大家加油鼓劲,他的乐观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艰苦的环境锻炼人,也能赢得信任,这话一点不假。当航天雄鹰凯旋的时候,用户单位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来感谢信,表达了对赴藏试验队的由衷谢意。
“我是一只雄鹰,目标是下一座高峰。”对于多次获得各项荣誉,他总是轻描淡写,心存感激,不忘感谢他的团队。丁其洪爱岗敬业、顽强刻苦的精神宛如一面闪光的旗帜,他用不懈的努力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文/李文、徐振余、马道军 摄/李文、徐振余)